教为求实,研以砺新
——太仓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语文学科研究坊第二次研修活动
春未尽,夏初临;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为进一步借力集团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带动集团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实现快速专业成长,太仓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以活动为载体,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以共研为手段,铸就引领成长的信标。
5月14日,太仓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语文学科研究工作坊(领衔人:陆离)第二次研修活动在太仓市第一中学如期而至。本次活动以“散文教学”为主题,,采用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方式,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特聘教授章林带来题为《立足“这一篇” 挖掘“这一点”》的精彩讲座,为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提升带来启发。

一、现场教学
首先,通过教师自愿申报以及现场抽签相结合的方式,工作坊确定四位教师执教七年级下册课文《一课小桃树》。四位青年语文的现场教学各具风格,展示了青年教师个人良好的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现场教学学生照片
市一中的徐晖老师创设制作公众号这一情境,围绕“成长”与“未来”两大关键词,以三大任务驱动,尝试探究作者的语言表达与“小桃树”背后的物我关系,令学生在文本中畅游的同时得到面向未来的启示。

徐晖老师现场教学照片
市一中的索静仪老师利用游戏情境,从经历遭遇、复杂感情、手法运用三个角度划分任务板块。同时加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用一个“梦”字将教学内容连成一线,点燃了学生对于托物言志散文的学习热情。

索静仪老师现场教学照片
金浪中学的马琴琴老师扎根于文本,由树的命运过渡到人的生平,开启一场浸泡在文本滋养下的精神跋涉。整体设计由“文本”出发,探究“作者”心理,最后令身为“读者”的学生书写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宣言。

马琴琴老师现场教学照片
浏家港中学的强婷婷老师抓住“爱怜”这一情感支点,探索小桃树的可爱之处,挖掘可怜之处,最后精析可敬之处。由自然风雨转入人生风雨,由实际的树关联精神之树,由表及里,学生的思想认识同学科素养双双获得了提升。

强婷婷老师现场教学照片
二、专家点评
接着,四位开课老师进行设计思路的阐述。章林教授就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点评,并就《一棵小桃树》的文本解读提供专业指导。章林教授以“新”和“实”两大关键词充分肯定了几位青年教师的表现,指出语文教学应关注课程理念和育人目标。同时,对于课堂当中的不足之处,章林教授从每位青年教师的共性与个性出发,给出了详实有效的建议,并强调散文解读应深入到语言中去,更多基于文本本身,抓住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工作坊的成员们手不见停,笔不见歇,可谓是收益满满。

现场听课老师照片

专家点评照片
讲座指导
最后,章林教授为工作坊的成员们带来了《立足“这一篇”,挖掘“这一点”》的专题讲座。章教授展示散文阅读模糊化、程式化、碎片化、标签化、功利化的五大现状,在分析过后逐条列举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定位,重申散文阅读的核心是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给出策略上的提示,再讲解了怎样挖掘言语表达和审美空间这两大散文文本资源。讲座过程中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并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并举,成员们从理论钻研到躬行实践都能找到可循的要点。

讲座现场照片
本次研修活动延续首次活动“文本解读”的主题,由理论学习过渡到教学实践环节,好风凭借力,在专家的指点下,青年教师们快速成长,展露锋芒。太仓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语文学科研究工作坊不断深耕,稳步向前,成员们在此携手并进,力求“教”得实在,“研”得深入。
撰稿:徐晖
摄影:于浩洋
编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审核: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