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春之美,在于生命与希望
教之道,在于精研与深耕
研之路,在于引领与共进

为充分发挥“太仓市张倩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集团内德法学科工作坊成员的教学能力,为太仓市第一中学德法学科项目研究组成员搭建学习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2024年4月28日-30日,太仓市张倩名师工作室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暨太仓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德法工作坊、太仓市第一中学德法学科项目研究组培训如期而至。
全体成员远赴安徽合肥,参加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承办的“第二届初中道德与法治品味课堂观摩会”。


仰高笃行 知新致远

专家讲座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主任、编审张天宝主任为学员们带来《坚持立德树人,用心打造思政“金课”》这一精彩讲座。张主任就“如何立德”、“如何树人”、“如何培根”、“如何铸魂”进行了分享,强调教师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张主任提出思政课要用生动活泼的案例材料来阐释抽象的理论,思政课教育要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运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故事来讲述思政大道理。思政课必须具备思政味、时代感、中国风、精气神、一体化、适切性,才算得上是思政“金课”。

专家讲座二: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思政教研员侯新旺主任的讲座《“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让与会学员受益匪浅。侯主任从基于政策层面的作业设计原则及要求、基于理论层面的作业设计理念与实施、基于本域调研的作业设计问题及应对、基于标准体系的作业设计流程及路径、基于本土开发的作业设计典例及分享等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修炼作业设计能力。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面对同样的主题,却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4月29日下午,来自合肥市行知实验中学的胡梦洁老师、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的陈骞老师以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中学教育集团的周静老师,对七年级下册8.2《我与集体共成长》进行了同课异构。

4月30日上午来自中科大附中高新中学的郑湘萍老师、江苏省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的王唤老师、浙江省宁波市四眼碶中学的陈家晶老师也对八下《国家行政机关》进行了同课异构。
六位教师潜心研读教材,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不同构思进行了教学设计,可谓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胡梦洁老师的课堂有着合肥人的青春活力,充满朝气,用一道数学题引出关于集体力量的话题,又在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本小品中让我们感悟到对集体的尽责与担当,知识点清晰,层次分明,最后又以同一道数学题收尾,让孩子学有所得。

陈骞老师的课堂呈现出山东人温文儒雅的气度,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在场同学与老师兴趣盎然,陈老师以学生和班主任老师的朋友圈为主线,用对话的方式,将孩子们从过去到现在,与集体共成长的种种历程回忆再现,引起了课堂的共鸣,课末,一句他儿子的语录“日子看似过去了,其实并没有过去”,让在场所有的老师久久沉浸其中。

周静老师的课堂以“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为主题,将中科大高新中学的孩子们带入航天这个大集体的星辰大海之中,又不忘将孩子们拉回现实,寻找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与责任,践行“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的使命。

郑湘萍老师的课以学生家门口的“三孝口”老城区改造计划这一真实问题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调研中感受政府职能,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提高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王唤老师依据新课标理念,从核心素养出发,设置议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通过三个议学环节,厘清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了解行政机关的组成和职权以及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陈家晶老师以文旅热点为主线,设计了“文旅内卷,卷不卷”、“文旅怪圈,谁来破”、“城市出圈,如何卷”、“人民政府,人民评”、“政府报告,我续写”这五个环节,充分理解政府与人大、人民的关系,鼓励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以恰当的途径参与民主实践中,做负责任的公民。

高屋建瓴 画龙点睛
专家们分别对两次同课异构进行了点评,高度评价了这六节课。
李宝玉老师:
得出知识的过程,是从社会现象中提取,并运用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所有的能力,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的每一节课,虽然有五大学科素养,三维能力的区分,但是谁又能把他们分门别类、一一分开?咱们每一个章节都有不同的内容,但是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却是始终贯穿的。
陈家晶老师:
一群哲学家,一群显眼包。她看到了课堂上学生生活与教材的打通,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并提出疑问“生活逻辑如何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一问题,开课老师一一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陈骞老师:
“课堂,是生命与灵魂的运动场。课堂的生命不仅在于活力,更在于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传递。课堂生命,只能以融入生命的交往去造就。”陈骞老师认为,打通教材与生活的通道是上好课的基础。陈骞老师言道:“教育就是对话,是师生间心与心的碰撞。教育就是交往,是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教育就是成长,是那潜移默化中的共生。教育就是幸福,是那人生百味里的回甘。教育就是希望,是永恒不灭的伟大梦想。”
周静老师:
她从诗性课堂的角度,阐述了三节课的总体印象,并指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体现素养立意。她还提出一节好的思政课,要努力做到“美”:形式美——温度,和谐美——力度,崇高美——深度,她勉励参会的全体思政老师,要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学有所思 行之有向
水尝五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每一次学习,都是成长的过程。在本次观摩活动中,学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潜心思考、深入探讨。

浦晓懿: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今天,来自山东的陈骞老师的示范课让我受益颇多,陈老师的课堂将教材与生活揉碎、打通,在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充分展示了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个人应如何在集体中成长,整节课听时风趣幽默,听后耐人寻味。正如陈老师在课堂最后留下的一句话,日子看似过去了,又好像没有过去。
邹晨阳:本次有幸参与品味课堂观摩活动,几位名师带来的课堂让我印象深刻,而最让我受触动的是每节课的设计都打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将道德观念与法律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包颖倩: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同课异构,永远是激发听者比较反思的好方式。“我与集体共成长”这一框,胡梦洁老师从组建学习战队开始,不断带着大家思考优秀集体的特征和怎样在担当中成长。陈骞老师通过“用生命在备课”的方式,刷新了我们对于创新的认知;用刷朋友圈、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尽责”的要义。周静老师结合中科大附中高新中学的科技特色,围绕中国航天人集体展开探讨。三节课虽然方式不同,但是都引发了我对自己的教学反思。
金雪峰:本次非常有幸亲临现场参加第二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观摩会,获益匪浅。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为我们思政课教学指引着方向;而随后六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演绎则让我对思政“金课”有了更具象的感悟。看着孩子们在老师引领下自信表达、自如对话、自洽成长,我想这正是思政课的魅力所在吧。“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课堂中这句话再度深深打动了我。赴一场温暖的修行,回归生活的本真,我也将以名师为引领,继续追寻教育的真谛,追寻尽责的快乐!
一场盛宴,学无止境。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远行,精彩的讲座展示了思政课教学的严谨与魅力,高人的课,高人对高人的点评,让人茅塞顿开。愿我们常能在唤醒中迈步,共研共学,抱团成长。

撰稿:张倩名师工作室
摄影:张倩名师工作室
编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审核: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