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一中学子气象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理科学习素养,提升科学实践探索的精神,我校组织初一年级部分学生参观太仓市气象局,感受气象学里的“大学问”。
刚下车,太仓市气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同学们快速整齐地排好队,似乎是对这“神秘”又“陌生”的地方心生一份敬畏。同学们很快分成了两队,一队跟着杨老师前往三楼的室内讲堂,另一队则是跟着汪老师前往室外观测场。同学们坐在讲堂里,认真聆听着杨老师讲述的有关气象学的知识,包括“天气预报怎么报”、“天气状况怎么判定”、“气象灾害的类型与应对措施”等。通过杨老师精彩详尽的介绍,我们得知气象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囊括了物理学、地理科学等学科,涉及面较广。我们还知道了天气预报的制作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收集、综合分析、预报会商和预报产品发布五个环节,足以证明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然,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应对方法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雷暴、暴雨、台风、旱灾、洪涝灾害、冰雹、寒潮等,这些气象灾害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面对不同的气象灾害,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学习结束后,杨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有奖问答。同学们积极参与,既学到了气象知识,又获得了奖品,收获满满。
同学们跟随着汪老师的脚步来到观测场,进行气象测量工具的参观与学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首先是雨量器。量雨器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气象测量仪,它实际上是一个盛雨的圆筒,如果筒里存了1mm水,就表明已降了1mm的雨。大多数标准的量雨器都有一个宽漏斗引入圆筒形玻璃量杯,而且都有刻度,该仪器可测量低至0.25mm的降水。其次是百叶箱。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箱子,其四壁由两层薄的木板条组成,外层百叶条向内倾斜,内层百叶条向外倾斜,百叶条与水平的交角是45°。箱底由三块木板组成,每块宽110毫米,中间一块比边上两块稍高一些,箱盖有两层。接着是风向风速仪。风向标是一种用于测量风向的仪器,通常由一根杆子和箭头组成。箭头会随风向的变化而转动,从而指示出风的方向。风速仪则用于测量风的前进速度,也称为风速表或风速计。它可以通过测量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特定距离的位移来计算风速。在气象观测站中,风向标和风速仪通常是组合使用的。下图展示的是日照计。日照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日照时数的气象仪器,主要由金属圆筒、隔光板、纬度盘和支架底座等构成。通常安置在开阔的、终年从日出到日落都能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安置时底面上要精确测定南北子午线,筒口对准正北。通过转动筒身,使支架上的纬度记号线对准纬度盘上当地纬度值,这样筒轴与地轴平行。仪器底座上有一水准器,用以调整仪器的水平。当锰铜片接受太阳辐射时,它所吸收的能量为太阳辐照度。
正是由于我们能够很好地观测并计算日照强度与太阳辐射度,如今的光伏发电才会越来越普及。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默默在心里埋下一颗物理探究的种子,为今后物理学习埋下伏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上述的仪器,在气象站中常用到的监测设备主要还有太阳辐射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雨雪传感器、激光云高仪、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等。参观完室外的仪器后,同学们又跟着汪老师来到了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大厅。通过汪老师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初步学会了如何从气象云图和遥感影像图中获取所需的气象信息,从而提高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气象局门前合影留念,记录此次难忘的气象局之行。我校也很荣幸与太仓市气象局签订学生实践基地。
本次活动收获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增强了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兴趣,还领略到了气象学的独特魅力。同时,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新时代赋予中学生的重要使命。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中学子将不负时代的期望,牢记使命,积极投身于实践探索和学习进步中去!


